中国传统文化与开源精神的交融
朱其罡
中文演讲 2025-07-27 09:30 GMT+8 (ROOM : 主会场 - 颐和厅) #keynote在中国绵延的历史长河中,士的精神始终作为一种无形质的存在——以弘道的公心立命,以独立的人格守护文明演进。当现代数字文明时代来临,生产要素的数字流动性消解了物理桎梏,协作关系的网络化存在突破了组织边界,生产力的指数级增长重构了价值规律。这三重变革正在重塑人类的认知范式与文明基因。
中国需要构建与数字经济适配的文化智性体系。数字经济结构具有去中心化、网络化特征,要素的重组、碰撞、裂变与创新要求组织形态与制度体系保持弹性。作为动态共识的"孵化器"与"容器",开源组织将在这一时代展现出独特而广泛的价值。
新型数字文明构建起贡献量化的动态治理体系:个体通过数字身份主张价值主权,集体通过许可证达成协作共识。数字经济中企业边界趋于消融,开源共同体自治生态在"自组织活力"与"系统稳定性"间达成最优平衡,为超大规模协作提供双重文化技术保障:
价值逻辑发生根本重构——从"资源独占性"转向"生态共享性"。文明基因驱动数字经济突破增长中心主义陷阱,走向以知识网络效应为核心的价值创造。
创新范式实现维度跃升——开源协作在其文化土壤中培育出"涌现式创新"。个体智慧在开放生态中非线性蓄能,既持续突破技术临界点,又针对中华传统文化迭代优化中的系统性缺陷进行补完。
这种协同进化最终形成闭环系统:数字文明塑造数字经济范式,数字经济反哺数字文明进阶。
讲师:
朱其罡: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开源协作研究中心副主任
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副秘书长,国际商业与经济学大学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计算机联合会开源委员会委员会委员
顾问,开源社顾问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开源顾问,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创始人,开放科技国家开源平台前核心成员,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OpenHarmony团队前创始生态系统负责人及教育负责人,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业务发展部、教育培训部及产业研究部前负责人,中国开源硬件与开源教育领域的早期开拓者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