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时代的产品开发:变革与坚守

陈 阳, 边思康

中文演讲 2025-07-25 10:15 GMT+8  (ROOM : 主会场 - 颐和厅) #keynote

GenAI 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产品世界的游戏规则。除了产品本身从“AI赋能”走向“AI Native”,产品的开发流程也正在被重新定义:从用户需求洞察,到设计原型生成,再到编码实现和上线迭代,AI 逐步介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,使得“一个人完成一个产品”的可能性正在变为现实。

面对这场范式变革,产品经理的角色正在经历深层演化。我们应该如何更新自身的能力模型?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,哪些底层能力始终不变?客户的痛点依旧存在,产品的使命依然是解决真实问题。变与不变之间,正是产品人判断力与创造力的试金石。

在开源社区中,这种变化尤为显著:AI 降低了协作和贡献的门槛,也重塑了人与人、人与系统之间的交互方式。产品经理需要以更结构化的方式组织开放协作,以更抽象的视角连接社区愿景与实际落地,从而在多元个体中寻找共识、在混沌中驱动秩序。

本议题尝试用一种开放式的思维和新的交互尝试,为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产品开发范式的核心思考。

通过结构化分析与新颖的抬杠式辩论互动,共同探讨 AI 时代产品范式的“变”与“不变”,并尝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:当 AI 让世界变得更快,我们是否也能让产品变得更好?

讲师:


陈 阳: 开源社联合创始人

陈阳(Emily Chen),开源社联合创始人,现任开源社理事会成员。她是深耕开源社区多年的实践者、组织者与连接者,致力于推动开源文化在全球与中国的发展与融合。

2008年,陈阳创立了 GNOME.Asia 社区,将 GNOME.Asia 峰会成功带到十多个亚洲国家和地区。2010年,她担任 GNOME 基金会董事会成员,并于2014年在瑞典 GUADEC 大会上荣获 GNOME 基金会最高荣誉——“GNOME Pants Award”。

自2017年起,陈阳多次组织 GitHub CEO、COO 及全球开源领袖的访华之行,积极推动国际平台与中国开源生态的交流与合作。她曾任OSI 中国联盟代表、中国开源促进联盟副秘书长(2016),在国际标准组织沟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她发起了多个在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开源项目,包括开源社年度报告、中国开源年会(COSCon)以及“33位开源先行者”榜单。此外,她还是 Mozilla 的核心贡献者、Google Summer of Code(GSoC)导师,以及2024 开源议会(Open Source Congress)的组织者之一。现任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TOC 导师。

作为中国开源领域的见证者与推动者,陈阳持续以开放、协作、连接的姿态,探索 AI 时代下全球开源的新范式。


边思康: 蚂蚁金服集团开源主管;蚂蚁金服集团战略与发展(OSS)总监;蚂蚁金服集团新战略计划;

Richard Bian(中文名:边思康)从第一天起就领导蚂蚁金服集团的开源计划,并将该计划从一个人的努力发展成为一个跨职能的开源项目办公室(OSPO)团队,涵盖管理、战略、开发者体验、产品开发、增长和国际化工作。

目前,该团队与 20 多个内部开源项目密切合作,帮助他们实现社区发展、数据科学需求、开发人员增长需求、外联和合作伙伴关系合作以及市场拓展。我们制定规则和流程,构建工具和实用程序,设计成熟的产品,为内部用户和外部社区合作伙伴提供帮助。

Richard 曾在 Square 工作,是前微软工程师,也是一个幼儿的父亲,他喜欢领导战略计划从无到有,并打造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喜欢使用的产品。

Richard 在 4 个不同的国家(新加坡、加拿大、美国和中国)学习和工作了 5 年多,拥有丰富的跨文化合作经验。